丹心向
数字史志馆
@福建省 ▪ 福州市 ▪ 市辖区
村落建置
数字党建
乡村振兴
故乡味道
乡贤荣耀
醉美乡村
留住乡愁
姓氏宗祠
[VR]游览
扉 页
图 集
岖崎艰辛路漫漫 清静淡适思悠悠
第一章 客家、客家、客而家焉
第一节 “客家”名称的由来
第二节 客家人是汉族共同体内一个民系
第三节 客家方言
第四节 对“客家”来源的不同认识
第二章 我的家史
第一节 遥远的祖系
第二节 我的祖父
第三节 我哥哥避祸去泰国
第四节 家道中落
第五节 老祖母的晚年
第六节 我父亲的晚年生活
第七节 我的终生遗憾
第三章 启蒙教育
第一节 在高陂中学
第二节 党的启蒙教育
第三节 改名换姓,投笔从戎
第四节 闽粤赣边纵队在粤东、闽西的巨大胜利
第五节 光荣进党
第四章 随军北上,挺进闽西
第一节 两次北上
第二节 长汀解放
第五章 在红色苏区再受教育
第一节 情深恨亦深
第二节 我了解的瞿秋白同志被捕、牺牲过程的情况
第三节 苏区时期的一个地下党支部
第四节 遭遇挫折,被迫重新进党
第五节 主持举办建党学习班
第六节 在基层任职继续接受锻炼
第六章 学习、探讨
第一节 马列主义的启蒙教育
第二节 马列主义理论再探讨
第七章 初到福州市委党校
第一节 初到市委党校
第二节 一化三改
第三节 市委党校撤销,成立市干部学校
第八章 在市委讲师团
第一节 反右派斗争和“大跃进”运动
第二节 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的兴起
第三节 初步发现问题,提倡读书
第四节 反右倾中被点名批判
第九章 下放至鼓山乡和 在郊委郊办处
第一节 在生产队基层
第二节 在鼓山的岳峰公社
第三节 在郊委和郊办处
第十章 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第一节 “四清”运动的缘起
第二节 在厦门参加“四清运动”
第三节 在福州郊区开展“四清运动”
第十一章 文化大革命的浩劫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兴起
第二节 我在郊委陷入文革争斗
第三节 文革后期的斗批改
第四节 下放农村当宣传员
第十二章 重返当年志愿
第一节 初到“五•七干校”
第二节 从“批林整风”转向批周公
第三节 干校某领导访问参观 外地“五•七干校”的行动
第四节 “天安门事件”和批邓
第五节 五•七干校举办批邓“三株大毒草”学习班
第十三章 冷静的思考与沉重的内疚
第十四章 我们这一家子
第一节 我们的家
第二节 我们夫妻关系建立的曲折
第三节 我自己小家的艰辛历程
第四节 二女儿参军
第五节 女儿各自成家立业
第六节 重大变故
第七节 我哥哥在泰国的小家
第十五章 在市委党校的那些日子
第一节 校委会内部的一些事(一)
第二节 校委会内部的一些事(二)
第三节 学术上的一些考虑
第四节 对外交流
第五节 回顾往昔
第六节 新的管理制度
第十六章 市委党校迎来了春天
第一节 参加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的感受
第二节 向市委汇报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情况
第三节 市委党校的春天
第十七章 离休后的生活(一)
第一节 学打太极拳
第二节 参加骑游队
第三节 学习摄影技术
第四节 在省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 做一些具体工作
第十八章 离休后的生活(二)
第一节 东北之行
第二节 海南旅游
第三节 从东到西漫游
第四节 进入西藏
第五节 川西北游
第六节 澳洲之旅
第十九章 在人世间
第一节 无意间踏入商界
第二节 忍让为上 与狼共舞
第三节 忍无可忍与狼斗
第二十章 既得“夕阳无限好”, 岂能再怨“近黄昏”
第一节 入住国德老年康养中心
第二节 晚年生活
第三节 夕阳无限好
参考文献
方翔大事记年表
后 序
闽ICP备1600037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