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上午,闽侯县白沙镇大目埕村陈氏穆江宗祠举行修建竣工庆典仪式。来自祖籍地长乐江田陈氏宗亲、盛情光临的佳宾与本村陈氏宗亲,共1500多人参加庆典活动。大家欢聚一堂,共贺祖祠修建竣工,缅怀先祖伟业,畅叙宗族源流,共商兴族大计。
大目埕陈氏祖先于明朝洪武年间自长乐江田迁居此地,至今已历经28世,繁衍400余户,2000余人。宗祠始建于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距今160年历史。1966年遭"文革""破四旧",受到严重破坏。近年来,由于长期没有维护,祠堂破烂不堪。2017年,经族人有识之士倡议,成立祠堂修建领导班子,对旧祠堂及上座进行彻底翻修改造,许多宗亲积极响应,踊跃献资,共筹资 130 万元修建。在众亲共同努力下,如今宗祠修建竣工,内外焕然一新。当天庆典仪式现场,为了宗族事业兴旺发达,来宾与宗亲又献资110多万元。
一、修缮一新

南阳陈氏穆江宗祠重修碑记
----南阳三十七世裔孙谟平谨识
本族陈氏本门元祖,原籍系河南颍川郡固始县矮屿村。先祖有讳夔者,为避五代时梁开平之乱,随光州节度使王审知入闽,卜居福唐县新丰里南阳村(今福清),传五世祖泰公,后迁居长邑江田(今长乐),故江田陈氏一脉尊泰公为"南阳陈氏"始祖。迄今已薪火相传43世,其派下散居全省十几县,以及远居海内外,为闽中之望族。
吾穆江始祖师尹公(又名师参),字谈翁,为南阳泰公嫡系十五世,天遂公三子。自肇基于此,现如今族群昌盛,叶茂枝繁,已历经28世,繁衍400余户,2000余人。族亲除聚居本村外,其余广泛分布,有迁居于福州、厦门、泉州、南平、永安、大田、沙县、南京、金华、重庆、吉林等地,还有迁居于台湾、香港、美国、新加波、澳大利亚等海外,人才荟萃,孝悌敦亲。
忆始祖师尹公(子孙俗称"虾米公"):明朝洪武后期(1368-1399年间),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天灾连年,故家境贫困,及至少长,又连遭海寇侵挠。为避寇患及灾年,公奉严命,从小外出小贩谋生。一路肩挑海边土产虾米,沿途餐风露宿,徒步溯江而上小贩度日。有幸一日,机缘有遇,见本村背山面水、江畔一片绿洲,远近山峦起伏,绿水环流,实乃宜居之地,足可安身立命之所。于是乎,公喜不自胜,旋即匆匆返梓,别亲携眷(元配程氏)结庐于本村青蛙山下(即陈氏宗祠坐落处)。依山傍水,种养立基。仅凭一双慧眼及胆识,赤手空拳,劈荆斩刺,开基立业,拓土开疆,为后代子孙拓展出一片生存之土地。
然天地之悠悠,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定有其源。后裔感恩先祖宗功祖德,铭记在心,建祠祭奠。于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始建本宗祠,距今已有160历史,其建筑坐西北向东南(坐壬向丙),占地面积1154.3平方米。祠为三进二厅一殿的砖木结构。祠内回廊两侧照壁上青石雕刻(浮雕)二十孝人物及泥塑花卉,架构上画栋雕樑,气势雄伟,富丽堂皇,正厅神龛之内供奉陈氏本门历代列祖列宗灵牌,庄严肃穆;厅堂两侧并列十二根木柱和六根石柱各配六副镂金覆竹楹联,六根石柱上镂刻凹底鎏金楹联,全祠结构新颖,气势磅礴,金碧辉煌,蔚为壮观。惜1966年遭"文革"的"破四旧",殿内神龛列祖列宗灵牌及雕梁画柱破坏殆尽。1968年6月又遭受闽江特大洪水冲毁东西两墙体,宗祠已面目全非。
1992年由礼淡、良忠、良本、良党、良法、良正、良禽、传拥、谟金等人组成修祠理事会,在族人自愿捐资并增建主祠上座供奉列祖列宗灵位厅。但终因经济实力不济,只能因陋就简,无法复其原貌,憾哉!然陈氏宗祠外观原貌依然雄伟壮观,1993年经申报,已列入《中国祠堂大观》名录。
时至今日2017年,又过25年,祠堂内情景更不堪入目。人身居广厦,曾以陋室以庇先人,何以安心哉?吾族之众大,何以立世哉?于是重修宗祠,族人有共同心声。今欣逢盛世,国泰民安;重修宗祠,再续族谱,众望所归也。
2017年我族珊铭、谟兴、谟寿等人倡议,由文生、谟金为总理,组成祠堂修建领导班子(具体修祠名单附后),对于原祠堂及上座进行彻底翻修改造。目前止共筹资 130 万元(具体捐资名录附后),现陈氏宗祠已焕然一新。足以上慰先祖在天之灵,下表子孙感念之意。此乃盛举,勒石为记。